子公司拖累 黑芝麻2022年预亏逾1.2亿元******
中新经纬1月31日电 (闫淑鑫 实习生 赵薇)30日晚,黑芝麻发布公告称,预计2022年归母净利润亏损1.2亿元-1.7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1.1亿元-1.62亿元。
数据显示,2021年,黑芝麻归母净利润也曾亏损1.09亿元。
二级市场上,31日,黑芝麻股价高开1.67%,截至午间收盘报8.67元/股,上涨3.71%,总市值64.5亿元。
提及2022年亏损的原因,黑芝麻在公告中解释称,2022年预计计提商誉减值约1.8亿元-2.1亿元,对整体业绩产生较大影响。
公告显示,2022年,黑芝麻下属全资子公司上海礼多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下称上海礼多多)由于疫情、市场竞争、成本上涨和业务结构调整等多方面不利因素的叠加影响,收入大幅度下降并产生较大亏损,对黑芝麻的整体业绩产生较严重影响。鉴此,公司对收购相关公司所形成的商誉进行了初步评估和测算,并与公司聘请的评估和审计机构进行了初步沟通,拟计提相应的商誉减值准备,预计计提商誉减值金额约1.8亿元-2.1亿元。
黑芝麻称,剔除商誉减值因素,预计公司2022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约5000万元-7000万元。
黑芝麻介绍,2022年上半年,疫情对公司的经营造成较大不利影响,尤其是上海礼多多受影响的程度更为严重。公司下半年抓住疫情影响减弱的机会,努力开展各项业务,生产经营活动基本恢复正常,特别是南方黑芝麻糊、黑养黑等主导产品经营取得较好的业绩,较上半年有较大的增长。
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黑芝麻实现营收及归母净利润12.96亿元、677.59万元,分别下滑26.61%、42.80%。
黑芝麻曾在半年报中表示,2022年二季度因疫情造成的商超关闭、物流停发等,对公司的销售业务有一定影响,尤其是电商平台经营业务受影响较大,6月初才逐步恢复正常。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网络募捐不能违背公序良俗******
□ 金泽刚
近日,江秋莲与刘暖曦(曾用名:刘鑫)生命权纠纷案在山东省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迎来终审宣判: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刘暖曦需赔偿江秋莲各项经济损失49.6万元及精神损害抚慰金20万元。从法律上讲,该案已画上了句号,但案结事未了。随后刘暖曦通过微博就赔偿款发起网络募捐,引发很多网友愤慨。目前刘暖曦账号已被禁言。这起事件也引发了公众对网络募捐所涉法律问题的关注。
根据我国慈善法相关规定,慈善募捐,包括面向社会公众的公开募捐和面向特定对象的定向募捐。由于慈善的公益特性,决定了自然人主体并不具备慈善募捐的资格,因此个人在微博就赔偿款进行募捐,呼吁网民进行打赏不属于慈善募捐的范畴。此类行为在性质上可定义为通过网络的个人求助行为。
对于他人发起的求助,社会大众或出于同情、怜悯等缘由而给予其物质帮助,这在性质上归属于民事赠与,对此,法律并未禁止。当然,民事法律行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等基本原则,求助人不得采取欺诈等方式向他人求助,以获得捐款,还应当遵照事先说明的用途使用募捐款项,否则构成民法上的“欺诈”,即诈捐,诈捐是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
与此同时,我国民法典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就此案来说,法院的判决已明确了其中的是非曲直,也尊重了人民群众朴素的公平正义观念。司法判决弘扬的是人间正气,呼唤的是社会良知,热心助人者应该得到补偿和认同,自私冷漠者必须得到批评和惩罚。这不只是司法判决的法理所在,也是社会公序良俗的必然要求。
2021年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裁判文书释法说理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各级人民法院应当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裁判文书释法说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理解立法目的和法律原则的重要指引,即司法判决就应彰显公平正义,鞭挞丑恶自私。由此案说开,如果其他案件的当事人也因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传统美德的行为,对他人造成伤害而被法院判处承担赔偿责任,但又就赔偿款进行网络募捐,那么这一行为其实就是在向社会公序良俗发起挑战,在向社会主流价值观发起挑战,对此,相关网络平台要严格依据《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关于切实加强网络暴力治理的通知》等相关规定,承担起相应的法律义务和社会责任,对相关当事人的一些偏激言论,乃至后续的网络募捐行为作出必要的限制和监管。
同现实生活中的“讨要”不同,网络属于虚拟空间,在网络上的“求助”不仅求助对象广泛,明显带有社会公共属性,而且便于美化自身角色,从而容易博取同情,进而获利。因此,对网络平台上的求助行为,特别是网络打赏等经济活动的监管亟待加强。对于是否将个人募捐求助纳入慈善法的规制范畴,值得进一步探讨。如果立法条件尚不成熟,亦可考虑在目前的《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中增设关于“网筹型个人求助”的内容,因为完备的社会保障制度和慈善制度在外延上应当包括个人求助制度,个人求助的核心在于个人求助权利得到保障和实现。
无论如何,从目前的法律规定来看,不是什么钱都能在网上“讨要”。网络求助同样应当遵循民事行为的基本准则,而且,网络求助应当留给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不能让网络平台为违法担责者博取同情、获取财物提供帮助。
(作者系同济大学法学教授,上海市嘉定区法学会副会长)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